動力電池成本正在不斷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不論是電池技術的突破,還是規模效應的顯現,都將為消費者帶來更便宜的新能源汽車。而電池成本的下降也將令微混系統迎來新發展。
規模效應或帶來電池價格下降
電動汽車搭載的鋰離子電池組,存儲1千瓦時電能的基本單元成本相比2010年已下降了60%。早在2013年,國際能源屬(IEA)曾經預測,到2020年,電動汽車電池成本將下降到300美元/千瓦時。然而,Nature Climate Change的研究人員根據來自同業評審學術刊物、機構測算、咨詢和行業報告、媒體報道、電池廠商和汽車制造商等85個樣本進行的研究表明,電動汽車行業可能已經提前達到了這一目標。
2007年至2014年之間,全行業平均成本從1000美元/千瓦時下降到410美元/千瓦時,平均每年下降14%。某些領先企業,例如日產和特斯拉已經跨越了IEA預測的300美元/千瓦時屏障。去年起電池成本很可能已經更便宜,價格可能比最近許多同行的評估低2至4倍,每年降幅為8%。而Navigant咨詢公司的市場分析師Sam Jaffe認為,未來五年鋰電池的價格將減少到175美元。
100美元/千瓦時經常被看作是電動汽車能與普通燃油車進行價格競爭的基準。特斯拉汽車公司將成為降低電池組成本的強大推動力。當位于美國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超級電池工廠在2017年啟動后,就會產生足夠大的市場規模,從而實現Model 3電動轎車35000美元的平民低價。這意味著電池成本將降低30%。松下公司是特斯拉Model S的電池供應商,也是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的合作伙伴,他們期望著電池組的制造量和需求量都能夠飛速提高。
2014年,歐盟電動汽車市場年增率達到37%,但整體汽車市場份額不到1%。高價格、里程短和充電基礎設施的缺乏是電動汽車未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研究人員表示,隨著電動車型不斷增加,消費者的喜好度逐漸加強,電池成本將有進一步的下跌空間。
微混借力電池降價迎發展
大批量生產、提高儲電能力和增加銷售量都有助于降低電池組售價,而價格低廉的電池組也可以讓微混合動力系統更有競爭優勢。
新一代混合動力汽車把電能和燃油能量通過創新方式集成在一起,隨著電池組價格不斷降低、效能不斷提高,微混合動力系統將大幅降低混合動力汽車的成本。
所謂的微混合動力系統是指利用電池組控制的小型元件,在城市交通工況下管理發動機的開啟或關閉,該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多年。動能回收系統可以儲存剎車時產生的能量,使得啟停系統變得更高效,大約可節省15%的燃油。汽車制造廠商希望可以讓內燃機的工作效率變得更高。而新技術的成本需要令消費者能夠接受,才能真正推動行業的發展。
美國政府要求到2025年完成每加侖燃油支持車輛行駛54.5英里的目標,因此各種各樣的高效能系統應運而生。此前,江森自控公司和東芝集團在北美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共同發布了一款鞋盒尺寸大小的創新系統,使得在每次采取制動操作時,都會為電池組進行充電。該產品預期于2018年開始批量化生產。除了江森自控和東芝,不斷推廣的技術研發還會讓很多電池制造廠商受益,如A123、比亞迪、松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