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買新能源汽車的根本原因就是充電樁數量與汽車數量不成正比,車主會覺得使用不方便。據統計,在新能源電動汽車與充電樁的比例為1:2.5時是最為合理的。”在EV-Talk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暨關鍵零部件技術標準專題研討會上,北京佐思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首席顧問佟子謙如是說,國內能達到此要求的城市寥寥無幾。
政策給力新能源汽車推廣
近年來,為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最新方向。2012年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以及去年的國十條、補貼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則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推廣仍然存在以下“瓶頸”:首先,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未能完全掌握,工程化的能力不足,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還需花大力氣;其次,社會配套體系還不夠完善,產業鏈尚未完全形成,嚴重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消費;此外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也亟待提高。
此前,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專家成員王秉剛曾在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高峰論壇指出:“新能源汽車推廣總量與計劃推廣數量差距很大、可供市場選擇的產品種類和數量不足、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滿足需要的矛盾突出。此外,地方保護尚待破除,全國統一市場亟待完善。”
充電基建制約新能源汽車
而來自國家信息中心官方統計數據,北京至少50%以上的消費者不滿意充電樁目前的安裝條件,尤其是私人小區充電樁安裝條件不完善,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佟子謙認為,充電樁的數量會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據他了解,在發展較為不錯的天津市,電動汽車與充電樁勉強達到1:1的比例。“充電設施是電動車發展的命脈。”王秉剛強調,目前續航里程短、充電困難和購車成本高仍然是制約發展的三大瓶頸,但如果在基礎配套設施上能快速推廣,其他兩大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據賽迪顧問資料顯示,北京規劃建設充換電站107座,充電樁18.8萬個;目前進展已建充換電站5座,充電樁127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