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擁有年產值超過20億元、連續二十年中國銷量第一、行業市場占有率75%的驕人業績,南孚已經成為干電池領域名副其實的王者。十多年的“合資”期間,無數進軍新市場、開展新業務的良機均被錯失。隨著鼎暉投資從寶潔手中回購南孚電池,這家干電池行業巨頭終于又有了大干一番的“沖動”。此前,南孚曾經嘗試拓展家用小電器領域,但收效甚微。下一步,南孚或許憑借自身研發、渠道、品牌等優勢,進入電池行業的新興細分市場。正如南孚電池常務副總經理劉榮海所說,在沒有人做的領域,如果能開辟出市場,南孚就有優勢率先形成規模。
在福建省南平市中心有一座海拔不足千米的九峰山,站在六峰的平臺就可以將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盡收眼底,登頂似乎也已經沒有必要。
身處南平市的南孚電池就像是站在這樣一個位置——在干電池行業它已經是不可撼動的龍頭,但已經摸到行業天花板的南孚,是繼續登頂?還是回頭看看背后其他的風景?
2014年11月底鼎暉投資從寶潔公司手中收購南孚電池,對褪去外資控股身份的南孚來說,這或許是新生的機會。
新挑戰也隨之而來——新方向在哪里?新業務如何推廣?如何讓團隊重拾“破釜沉舟”的決心?時代變換,南孚的“元老”們也不再年輕,南孚近十幾年的“穩健”慣性反倒成了蛻變的羈絆。
尷尬的外資時代
年產值超過20億元,連續二十年中國銷量第一,行業市場占有率75%——南孚電池在干電池行業的地位已經無可撼動。
但伴隨南孚電池的只有市場份額的增長,新市場、新業務的拓展可能在十幾年前就被一刀切掉了。
從摩根大通到吉列,再到寶潔,南孚電池董事長丁曦明坦言跟“洋東家”學習到不少先進經驗,但在他看來,南孚這些年之所以能平穩增長,重要原因在于企業管理層早早就成了職業管理人團隊,沒有利益瓜葛,無論股東如何變動,都不影響企業管理模式,能夠持續地推進企業發展保持穩定。
在出售股權給外資之前,南孚員工的工資待遇遠遠領先當地其他企業,提起南孚,無人不豎起大拇指稱贊;而如今,這光輝時刻早已經遠離南孚人多時。待遇的變化或許也正反映了這家企業增長表象另一面的苦楚。
保守的策略源于外資股東的要求。“對寶潔而言,我們只是利潤來源。”南孚電池常務副總經理劉榮海說。不只是寶潔,摩根士丹利和吉列都有自己的算盤,南孚只是他們布局中的一顆棋子,若不是南孚保持穩定增長,說不定就如同小護士、丁家宜、三笑等知名名族品牌一樣隨著外資收購消失匿跡。
丁曦明是繼創始人陳來茂之后南孚電池的第二任總經理,也是一名職業經理人,是在南孚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元老。作為與南孚共同成長的人,這十幾年間帶領南孚斡旋于多方之間,也讓他頗感無奈與尷尬。
南孚電池創始人陳來茂曾在中國市場帶領南孚擊敗金霸王以后一度想要乘勝攻下美國市場,但控股權的旁落讓這位南孚老人無力回天。“十幾年前,一家大零售商選擇南孚當中國供應商,但因為跟金霸王同屬吉列集團的關系,我們被要求不能進入對方的市場,所以去參與投標時,不是提高價格就是拖沓應付?,F在這個機會已經到了其他廠家手中了。”南孚副總經理劉榮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