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式登陸中國時,國內鋰電池行業看似火爆,但不少企業卻仍然面臨著業績滑坡的尷尬。
在日前舉行的高工鋰電產業高峰論壇上,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國內消費電子用的鋰電池供過于求,發展動力電池將化解產能過剩局面,但鋰動力電池目前仍面臨諸多困境,其中最大的難題在于如何降低電池成本。
特斯拉采用傳統的18650電池(一種用于普通數碼產品的鋰電池)作為其動力電池,讓不少國內生產該類型鋰電池的企業嗅到了市場前景,李樹軍就是其中一位。作為振華科技[4.98% 資金 研報]旗下子公司,東莞市振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池業務。該公司總經理李樹軍認為,在傳統數碼領域,18650電池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的市場亂象,而動力領域在未來幾年將會成為最大的市場機會,而對于國內18650電池企業而言,要想真正搶占動力電池的市場份額,將面臨著日韓巨頭競爭、自身產業升級的巨大挑戰。
“降低、降低、再降低。”李樹軍表示,盡管上游原材料價格近年來都呈下降趨勢,但鋰電池材料成本仍占主要部分,要想在動力電池領域競爭中勝出,就要不斷提升技術,降低成本。他認為,國內18650電池生產制造將會朝著差異化、專業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焦灼、梗阻、僵局。”興能新材料總經理程杰用這幾個詞來描述目前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現狀。他認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在于如何降低電池成本,這將會成為市場化啟動的關鍵因素。
“當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仍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但政策目的是降低消費者購置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一旦取消補貼政策,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還能讓消費者接受才證明市場真正打開。”程杰認為,當電池成本大于汽車本身時,電動汽車是沒有生存空間的。
高工鋰電CEO張小飛認為,不少“高帥富”上市公司近幾年開始涉足鋰電池領域,大量資金涌入壯大了產業規模,但要警惕盲目樂觀,一些上市公司僅僅利用鋰電概念炒作,反而對行業造成不利影響。
一些企業則看到了電動汽車的配套市場。中興派能總經理袁巍認為,汽車啟動電源將會成為鋰電池的一個重要應用市場,而鋰電池技術的應用也將有望改變傳統啟停電池的商業模式。也有業內人士提及,盡管電動汽車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沒有足夠的充電站和服務網絡予以支撐,新能源汽車仍難以進入普通家庭。
鋰動力電池最大難題是降成本
[摘要]特斯拉正式登陸中國時,國內鋰電池行業看似火爆,但不少企業卻仍然面臨著業績滑坡的尷尬。
上一篇:起停用鉛酸蓄電池技術標準制定緊鑼密鼓
下一篇:美氫燃料電池板塊全線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