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新能源行業熱點不斷,近日重大新聞,長安汽車集團聯手特來電新能源,在重慶成立了合資公司,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建設、運營以及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中國長安(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兩大世界500強、中國50強企業強強聯手、對旗下汽車產業進行戰略重組,成立的一家特大型企業集團,是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
特來電理念:汽車充電,安全第一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家戰略地位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無論從市場還是技術方面,都在大踏步的發展,讓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新產業春天到來,然而,行業頻頻出現的電動汽車起火事故讓很多人又憂心忡忡。1月4日,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挪威SurperCharger充電站充電時突然起火,致使汽車被完全燒毀,2月1日南通一電動汽車充電過程發生自燃8歲兒童被燒身亡。
如果不能百分百保證充電安全,電動汽車的發展是否會讓老百姓望而卻步?
電動汽車充電起火事故究竟能不能避免?如何百分百保證充電安全?長安汽車經過全面考察,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特來電CMS主動柔性智能充電技術上。
據特來電首席科學家茹永剛稱,CMS主動柔性充電技術能夠完全杜絕安全隱患,保證充電過程的安全。
主動柔性充電是種什么技術?能夠完全保證安全?
說起主動柔性充電技術,要提2015年10月25日,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勇一行參加的CMS主動柔性智能充電系統技術鑒定會,當時由包含中汽研在內的數十位行業專家和教授齊聚特來電,組成鑒定團隊,經過對特來電自主研發的CMS主動柔性充電技術詳細測試,鑒定結論為“主動防護技術能夠提高充電安全100倍以上,柔性充電技術能夠延長電池使用壽命30%左右”。
后續,任總又多次攜專家到特來電進行技術探討,期間還陪同重慶市政府副市長吳剛、重慶市科委、經信委、發改委等領導到特來電調研,重點考察特來電CMS主動柔性智能充電系統。
電動汽車充電過程中,影響充電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作為電動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核心管理單元——電池管理系統(BMS)——能否穩定運行,對整個充電過程安全以及電池使用壽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BMS作為一個復雜的控制電路系統,不可避免的會存在系統電路故障或軟件故障。當這些故障發生的時候,如果充電機不能發現問題并及時做出相應的保護策略,就會導致車輛過充,這也就是導致許多車輛自燃的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特來電在傳統BMS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內容管理系統(CMS),能夠對BMS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和診斷,協同BMS發揮防護作用,一旦檢測出車輛溫度過高、過充,CMS就會立即執行內設的主動防護策略并發揮保護作用。
同時,相比較傳統充電機,特來電CMS充電系統在多次充電后,不會對電池容量造成大的影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延緩動力電池容量的衰減。
而在特來電項目落地的91個城市中,至今還沒發現因使用特來電充電設施導致的起火事故。
充電安全性無疑是一家充電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前提。號召社會重視充電安全,減少因充電造成的安全事故,不僅是充電企業,也是全社會都應關注的問題。2015年經過特來電倡議,數十家汽車、電池、充電企業成立了中國充電安全聯盟,共同努力,捍衛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絕對安全。
長安特來電聯合,能否開創新能源汽車的新天地?
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雄心勃勃,2015年3月6日,長安汽車正式發布了面向未來十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
以純電驅動為主線,發展純電驅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兩大技術平臺,到2025年,分3個階段,向市場推出34款全新產品,累計銷量將突破200萬輛。其中,純電動產品27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7款。而在純電動產品中,商用車12款、MPV6款、SUV2款、轎車7款。
產品性能方面,長安制定了“518戰略”,即到2025年,純電動產品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百公里加速達到5秒,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百公里綜合油耗1升,純電動產品單位質量每噸每百公里耗電8度。
為此,長安汽車將投資180億元,并計劃籌建以重慶、北京研發基地為中心,統籌美國和英國研發中心,到2025年,逐步形成重慶、北京、保定、深圳四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眼下,比亞迪、北汽、眾泰、江淮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再加上國外眾多傳統汽車品牌紛紛轉型,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異常慘烈,插上了特來電CMS主動柔性智能充電系統翅膀的長安汽車,能否開創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