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新品發布會
英國吸塵器廠商戴森投資1500萬美元幫助Sakti3公司開發固態電池,理論上這款電池有更高的能量密度。這款電池的技術來自于美國密歇根大學,它在許多方面與電腦硬盤的固態存儲技術相似,都能在更小的空間存儲更多的能量。
Sakti3公司棄用了傳統鋰電池中使用的可燃液體電解質,通過其他的高能量存儲材料實現技術進步。在一般的鋰電池中,液體電解質允許帶正電荷的離子積聚在電池的一端形成勢能,一旦正負極之間構成回路,電子便可以流動,形成電流。正如其名字所指出的那樣,固態電池中沒有液體電解質,取而代之的是薄而致密的固體材料。其具有的密度以及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在一端,形成更大的勢能。固態電池充放電的速度也更快,這意味著,未來的電池可以更小、電量更大、成本也更低。
戴森創始人兼首席工程師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聲明中說:“Sakti3實現的性能突破是當今的電池技術無法做到的。”
有很多電池創業公司都難以將實驗室中的技術轉變成實際產品,部分原因在于他們的原型產品都是定制的,經常需要使用昂貴的制造技術,難以進行批量生產。Sakti3的原型產品則采用了標準生產設備,因此一旦完善便可實現商業化。
但這并不保證該公司的計劃能夠成功,雖然原型產品實現了不錯的效果,但商用后可能會受制于原材料和環境的差異。不過,通過與戴森的合作,Sakti3將在資金和制造經驗上獲得更多幫助。
這項技術可應用于眾多領域,例如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無線吸塵器,以及受制于傳統電池的尺寸和成本的電動汽車等。戴森的無繩吸塵器在不削減吸塵能力的情況下,只能運行20分鐘,所以這項技術對其意義重大。但Sakti3的研究在智能手機、電腦以及車輛等方面會有更深遠的影響。
如果Sakti3的產品能夠取得成功,Dyson必然能夠近水樓臺先得月,率先將該技術用在自家產品中。戴森沒有做出詳細解釋,但他表示很多行業都充滿機會。例如,電鉆就是一個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產業。現在,即便是專業級電鉆也仍然需要電源線,電池無法提供充足動力。通過Dyson的數字馬達以及固態電池技術,他們的產品可能會如市面上其他產品一樣強勁。當然,這些還都處在構想中。
馬克·泰勒是Dyson的研發主管,他認為Sakti3的技術會“讓全世界震驚”。這聽起來有些夸大其詞,泰勒也承認,該技術還需要“數年”才能出現在Dyson的產品上。但他表示,Sakti3的電池在能量密度上已經領先其他產品,達每公升1.1千瓦時,該數字兩倍于性能優異的鋰電池。
各行各業的公司,包括蘋果和特斯拉在內,都備受目前鋰電池技術限制的困擾。一旦固態電池投入實用,必然會極大地促進各類創新產品的出現和發展。
關鍵之處在于,如果能對諸如電池這類核心技術做出顛覆性改變,小公司就能獲得趕超業界巨頭的機會,而處在一個相當成熟的行業中,通過普通手段幾乎不可能對領先者構成威脅。這就是Dyson的思路。依據泰勒的說法,公司不是以通常的5年為周期來規劃,而是長達20至25年,這就是他們與許多大學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