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轉戰光伏顯然遇到了點麻煩。以至春節前夕(2月12日),他曾發布微博“抱怨”,“在內蒙古等地,建好電站后發現,市政府把指標收回并轉給倒賣‘路條’的人了”;緊隨其后(2月13日),他再發博文揭露,“買光伏‘路條’1吉瓦要4億元”,但“(綠巨人)堅決不買‘路條’”。
不過,這些挫折絲毫沒能影響史玉柱以及綠巨人的光伏野心,2月25日上班頭一天,記者獲悉,綠巨人在上海總部召開了內部會議,核心議題大致有兩項:其一,維持此前2015年開發1吉瓦光伏發電的目標不變;其二,在確保收益率超過11%的前提下,今年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可降低申報上網電價,以換取政策傾斜。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綠巨人2014年擬并網500兆瓦光伏發電的目標并未完成,即便是在既定能夠實現并網的180兆瓦中,最終還是有30兆瓦出現了問題。而這一坐落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的3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正是迫使史玉柱發微博“抱怨”的導火索。
史玉柱光伏之路遇挫折
在業內人士看來,綠巨人乃至大多數光伏企業最終沒能完成2014年的開發計劃,均與管理層出手治理光伏“路條”買賣亂象有關。
其中對市場影響最大的,莫過于2014年10月,國家能源局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光伏電站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禁止買賣項目備案文件及相關權益,已辦理備案手續的光伏電站項目,如果投資主體發生重大變化,應當重新備案”的規定。
此后,國家能源局還在《關于開展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專項監管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的投機行為,增加了項目建設成本,擾亂了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
而就在此前不久,剛剛高調宣布成立的綠巨人醞釀了一個“斥資40億元,擬于2014年開發5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的宏偉計劃。
某綠巨人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去年公司之所以未能完成擬定的開發5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計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管理層禁止了‘路條’買賣這條迅速做大規模的‘捷徑’,這迫使綠巨人不得不轉而采取合作開發(與合作伙伴共同設立項目公司)、自行開發等與‘買路條’殊途同歸,但卻頗費周折的辦法”。
所謂“路條”,即相關部門同意光伏發電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的批文,諸如由發改委下發的《關于同意XX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的批復》。
“這一‘批復’被稱為‘大路條’,而想要獲得‘大路條’,開發商首先需要拿到‘小路條’。”某光伏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為了得到‘小路條’,開發商便需在擁有土地和電力接入等支撐文件的基礎上,完成由區縣、市、省的逐一申報,獲取《關于XX公司開展XX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前期工作的復函》,即‘小路條’;然后再回到區縣一級,對項目出具完整的可研報告、土地證等資料,獲取發改、水文、規劃、財政、電力等部門的審批復函,再由區縣、市、省逐級審批,最終完成項目會審,才能拿到所謂的‘大路條’”。
“盡管盡人皆知‘路條’買賣會增加了項目建設成本,擾亂了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但由于最終拿到‘大路條’的程序相當繁復,很多公司再三衡量,還是愿意為獲取‘路條’付出一定代價,以求快速擴大規模。而去年管理層的突然出手治亂,還是令業界猝不及防,以至此前年度計劃最終無法實現。”上述業內人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