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粉,顧名思義是鋰離子電池廢料經過放電、拆解、破碎、熱處理等資源化加工處理后產生的粉料,富含鎳、鈷、鋰等鋰電池所需關鍵材料,不僅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且將是未來電池所需金屬材料的主要來源之一。
當海外的廢舊鋰電池經過報廢、破碎后,產生的黑粉開始跨越國界運到國內,一場關于全球資源循環未來走向的爭奪戰,便已悄然開啟。
有機構預測,未來20年,全球50%的新電池生產所需原料將無需開采新礦,主要依賴退役電池循環再利用。
未來,誰掌握了退役電池循環的主動權,就掌握了全球能源自主的命脈。
8月15日,由中國資環旗下中資環國際公司(簡稱“中資環國際”)和華友循環合作從海外引進的20噸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運抵寧波并順利通過海關驗收。據電池中國了解,這是《關于規范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鋼鐵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正式實施后我國首批進口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為推動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邁出重要一步。
此前,黑粉被歸類為固體廢物,被嚴禁進口。然而,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鋰電池關鍵材料的需求攀升,通過進口黑粉,實現鋰、鎳、鈷等資源回流,從而降低對原礦的過度依賴,對保障供應鏈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今年6月,國家生態環境部聯合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及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鋼鐵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下稱《公告》),宣布“符合要求的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屬于固體廢物,可自由進口”,自8月1日起施行。
01
黑粉是“金礦”
全球掀起退役電池爭奪戰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需求將達到5.5TWh,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飆升至9.1TWh。屆時,全球電池產業對含鋰、鈷和鎳等關鍵礦產的需求,預計到2030年時較2024年增長將達三倍。
近年來,伴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帶動市場對鋰、鎳、鈷等材料需求快速增長,引發主要原礦生產國和消費國高度重視。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生產鋰電池所需關鍵材料的礦產儲量非常有限,其中鋰、鎳、鈷對外依存度均超過70%。
通過發展廢舊退役電池循環產業,不僅能夠減少對原生礦產的依賴,緩解資源短缺壓力,還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機構測算,利用回收的黑粉生產電池材料,相較于從原生礦產中提取可降低約60%的成本。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逐年穩步增長,有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接近3800億元,到204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
正是在這一背景趨勢下,今年中國政府宣布開放黑粉進口,加快整合全球退役電池資源,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電池資源循環中心。
02
電池出海
退役電池回收的挑戰與機遇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30.8萬輛,同比增長84.6%;出口電池150.5GWh,同比增長53.1%,目前歐洲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出口地區。
除了產品直接出口,為拓展歐洲等市場,近年來國內多家整車、電池企業也相繼在歐洲建廠,如比亞迪在匈牙利塞格德市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奇瑞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建設電動汽車生產基地。
電池企業則更為迅速。寧德時代已經在德國、匈牙利、西班牙建設三座電池生產基地,遠景動力在英國、法國、西班牙建設三座電池超級工廠,國軒高科在德國、斯洛伐克,億緯鋰能在匈牙利,中創新航在葡萄牙等,均建設了大型電池工廠,總產能達數百GWh。
未來,體量龐大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出口的產品,或在歐洲生產,這也將使海外建廠的中國企業,面臨嚴峻的退役回收再利用痛點。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池持續出口歐洲,并陸續在當地布局制造產能,中國電池循環再利用企業也加速“出海”,提供配套服務保障,助力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池在歐洲的發展。
此次,中國資環旗下中資環國際公司完成首批20噸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進口,也是得益于華友循環在全球市場的深度布局。
截至目前,華友循環已在日本、韓國、歐洲及東南亞,和當地合作伙伴構建起完善的全球回收網絡和資源循環再生能力。其中,在歐洲市場,目前華友循環已在德國、法國鎖定電池破碎預處理產能,綜合產能達到5000噸/年,以及遍布歐洲主要國家的將近20個電池回收網點。
“目前華友循環在歐洲的廢舊退役電池處置區域,已經覆蓋歐洲大部分地區和國家,回收能力涵蓋電池倉儲運輸、電池包拆解、梯次利用、預處理等。”華友循環總經理鮑偉透露,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其在歐洲的退役電池本地化預處理產能,以及并評估在歐洲的冶金項目及新技術導入工作。
實際上,在嚴苛法規、環保、資質和技術約束下,華友循環等企業在歐洲落地退役電池循環回收項目,正推動歐洲廢舊電池產業實現從0到1階段的發展,為中國整車、電池企業出海提供退役電池循環利用配套服務,解決中國企業出海后顧之憂。
截至目前,包括寶馬、大眾、奔馳等眾多歐洲車企,已經與華友循環建立深度合作,探索在歐洲乃至全球市場回收退役電池。
03
華友循環全球回收“樣板”
退役電池的重要性,受到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日益重視,但受限于各地區市場容量、技術水平、政策法規、經濟性、產業配套的差異,在退役電池循環再利用上也需要因地制宜。
作為華友鈷業五大事業板塊之一,華友循環在成立伊始就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電池循環解決方案供應商,推動全球電池回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減少對原生資源的依賴。
在國內市場,華友循環已經構建了覆蓋全國范圍的全鏈條的鋰電回收處理能力和鋰電回收平臺公司網絡體系。
據介紹,針對全球不同市場的差異化特征和下游客戶需求,華友循環目前的出海業務模式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是業務直接合作,協助全球化各區域企業在符合當地政策及經濟性的基礎上,探索深度合作,構建共贏合作模式;
第二是技術授權合作,華友循環通過技術授權、技術支持等方式,協助區域合作伙伴,建立具備技術、成本領先的廢舊電池回收商業模式,實現區域競爭優勢;
第三是運營合作,通過資源注?與能力嫁接、政策參與,及符合性構建、技術及管理?員培訓、關鍵風險要素把控輔導等專業化的服務,彌補合作伙伴的短板,快速實現正常運營;
第四是股權合作,華友循環通過資金及股權合作,打造深度利益綁定,構建命運共同體。
目前,華友循環的全球回收網絡,已經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北美、大洋洲等全球主要市場,提供回收渠道建設、梯次儲能項目落地、預處理及再生處置、循環鋰電材料供應等全方位綜合服務,構建面向全球的區域性“服務網絡”,在符合各地區政策及經濟性的基礎上,打通全球閉環。
結 語
根據《公告》,進口的三元鋰電池黑粉的鎳鈷總量應≥25.00%、鋰含量≥3.50%;磷酸鐵鋰電池黑粉要求鋰含量≥2%、磷含量≥10%、鐵含量≥18.00%,《公告》對黑粉的品味有著明確的要求。
據電池中國獲悉,近日,中資環國際公司、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五礦物流浙江公司等首批參與單位召開專題交流會,就做好再生黑粉前端產品質量及包裝規范管控體系建設、進口路徑優化策略、檢驗防護措施提升和殘留物無害化處理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中資環國際公司總經理趙偉仁、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鮑偉、五礦物流浙江公司總經理楊波等相關企業負責人參會。
“我國政府開放黑粉進口,對黑粉指標要求還是相對比較嚴苛的,國家希望進口的是真正的資源,而不是一堆廢料。”業內人士指出,同時,在鼓勵出海的企業方面,政府也希望真正具備全球化能力,有技術、工程能力和成本優勢的優質企業出去,從而推動資源利用進入良性循環。
針對海外市場,華友循環表示,一方面該公司將通過更低能耗方式,對退役電池進行黑粉化處理,另一方面將會按照中國對再生黑粉進口標準,提高本地化預處理技術能力。
美國智庫洛基山研究所(RMI)近期發布報告表示,全球正在從追求“能源自主”走向“循環自主”。當首批符合新規的黑粉原料從國外運到國內,并經過一系列加工處理變為電池級硫酸鎳和碳酸鋰時,全球新能源產業的資源邏輯已悄然重構,那些深度嵌入產業鏈核心的企業,正手握叩開下一個時代的密鑰,有望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崛起為耀眼新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