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財富》中國科技50強榜單發布,寧德時代、比亞迪、欣旺達、新能安、遠景科技、大族激光、萬華化學等7家鋰電產業鏈企業上榜。
據了解,這是《財富》第二年發布中國科技50強榜單,首次發布于2024年。評選標準方面,入榜的科技公司需要出生于中國,正在影響世界。同時還提到,它們的成功不僅在于具體的科技和產品,更在于它們代表的創新精神和全球化視野。
上述7家鋰電產業鏈企業的成功入選,既是對其在科技創新、市場影響力等方面卓越表現的再次肯定,也印證了中國鋰電產業鏈,在全球范圍內的持續領先優勢與強大競爭力。
從產業鏈布局看,此次上榜的7家企業覆蓋上游關鍵材料、中游智能制造裝備與核心部件、下游電池系統集成與終端應用等多個環節,展現出中國在鋰電領域從材料研發、裝備制造到產品輸出,全鏈條的協同創新能力和生態整合優勢。
而在此前發布的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中,已有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天能動力、欣旺達、超威動力、億緯鋰能、國軒高科、中創新航、遠東智慧能源等9家電池領域企業登榜。
這批企業不僅推動了中國鋰電產業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跨越,更以扎實的技術積累和廣泛的市場應用,重塑全球綠色能源供應體系,成為中國科技出海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名片。
01
電池制造與應用領域
欣旺達/新能安/遠景等5家上榜企業
在下游電池制造與終端應用環節,寧德時代、比亞迪、欣旺達、新能安、遠景科技等企業,共同構筑起產業鏈面向市場的關鍵支柱。
寧德時代在電池科技領域的技術優勢顯著。2024年,寧德時代以37.6%的全球動力電池裝機率,連續七年第一;其儲能電池系統2024年出貨量為93GWh+,今年上半年出貨量約為55GWh(一季度25GWh+二季度30GWh)。據寧德時代最新發布的半年報,其今年H1儲能電池系統營收284億元,毛利率25.52%。
技術方面,其在全固態電池上持續堅定投入,預計2027年小批量生產,擬采用硫化物和凝聚態聚合物雙重材料體系做電解質,目標能量密度達500Wh/kg;其鈉離子電池量產能量密度達175Wh/kg,居當前全球最高水平;已量產587Ah大容量儲能電芯,推出天恒6.25MWh系統和全球首款可量產9MWh系統TENER Stack。
比亞迪依托電池與整車的協同優勢,2024年其在全球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27萬輛,其中海外市場銷量超40萬輛,2025年H1已完成550萬輛年度目標的近40%。
儲能業務方面,比亞迪深度垂直整合模式是其一大特色,其構建了從原材料、電芯制造到系統輸出的完整產業鏈條。截至2024年,比亞迪儲能全球累計運營規模超75GWh,服務超過360個項目,全年儲能電池出貨達27GWh。2025年上半年,其中標規模達2.44GWh,并接連獲得沙特、智利、波蘭等國際重大儲能訂單。
欣旺達動力作為“全球動力電池一級制造商”,始終以研發為核心驅動力。據介紹,整個欣旺達集團研發投入約130億元,構建了敏捷智能的研發體系。通過AI賦能材料開發,研發周期縮短20%;數據化平臺完成超萬次模型訓練與驗證,持續構筑核心技術競爭力。
在閃充技術領域,欣旺達動力2025年發布閃充4.0產品矩陣,聚焦更高倍率、更長壽命與全周期安全,將超充時間壓縮至5分鐘級,并憑借智能析鋰邊界監測系統,實現超快充電不傷電芯。依托材料、液冷技術與AI算法的持續突破,欣旺達動力正推動超充技術邁向普惠應用,并以“左手混動,右手純電”的戰略全面覆蓋乘用車、商用車、低空飛行器及船舶等多元場景。
新能安是一家專注于鋰電池技術研發與創新的新能源科技企業,業務覆蓋儲能系統、微型車及高功率產品等領域,電芯和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與服務。據介紹,目前,其已與全球超3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建立合作,為超過5000萬的用戶提供產品,其無人機電池、戶用儲能系統的出貨量位居全球前列。
該公司在細分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與其在戶用儲能領域自主研發的“昆侖”系列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密不可分。據悉,該系列產品具備高安全、長循環和耐低溫等領先特性,在技術指標與商業模式上均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并已廣泛應用于美國、日本、德國等主流市場,為全球用戶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儲能解決方案。
遠景科技是一家以“零碳”為核心的綠色科技企業,面向能源、電力、交通等多行業,提供覆蓋風、光、儲、氫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作為全球零碳產業園模式的開創者,遠景構建了“新型能源系統+零碳數字操作系統+綠色新工業集群”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其“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有效破解了“清潔、穩定、經濟”難以兼顧的行業難題。
遠景正通過零碳產業園模式,在內蒙古赤峰打造全球最大的綠色氫氨工程,實現風光儲與氫氨醇生產的高效耦合,突破零碳氫能發展的成本瓶頸,推動“新石油”綠色能源的大規模產業化。今年5月底,旗下遠景動力在滄州超級工廠正式下線500+Ah儲能電芯,進一步強化了在鋰電儲能領域的技術布局與產業協同能力。
02
上游材料及中游設備環節
萬華化學、大族激光登榜
在鋰電產業鏈上游,萬華化學的入選,標志著中國在核心關鍵材料領域,已實現自主突破;而大族激光的登榜,則彰顯出中國在中游高端智能裝備領域的技術實力與全球競爭力。
萬華化學已從早期引進外國技術,發展為覆蓋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新興材料及未來產業的綜合性化工企業。作為中國唯一擁有MDI自主知識產權和獨立生產能力的企業,萬華化學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持續推動包括鋰電材料在內的,多個關鍵材料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并積極通過海外布局優化全球供應鏈。
在鋰電材料領域,萬華化學2025年上半年已實現第四代磷酸鐵鋰量產,并首發第五代產品,其新一代高壓實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可顯著提升能量密度與循環性能,兼顧動力與儲能需求。同時,其四川基地正擴建年產12萬噸磷酸鐵產能,并已于6月與歐洲企業ElevenEs合作,擬建設歐洲本地化正極材料供應鏈,強化中國鋰電材料的全球競爭力。
大族激光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裝備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專注于高端裝備及其關鍵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具備從基礎器件、整機設備,到工藝解決方案的垂直一體化能力。
面向鋰電領域,大族激光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四工位激光切割設備,專用于陶瓷基板等鋰電核心部件的高精度加工。據悉,該設備成功打破國外壟斷,解決了進口設備價格高、操作界面不適配、制造周期長、維護成本高和售后響應慢等痛點,以自動化優勢推動國產高端鋰電裝備產業化,為中游制造環節的高效、穩定與自主可控提供了關鍵保障。
此外,天合光能、盛虹控股集團、金發科技等其它上榜企業,也與鋰電產業鏈存在深度關聯,進一步拓展了鋰電技術的跨界融合與生態延伸。
此次上述企業成功登榜《財富》中國科技50強榜單,不僅是對它們各自技術實力與市場地位的認可,更是中國鋰電全產業鏈體系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從上游關鍵材料的自主可控,到中游高端裝備的國產化突破,再到下游電池產品與終端應用的全球引領,中企正以集群式創新的姿態,重塑全球綠色能源產業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