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本市場,正日益成為內地涉儲企業競相奔赴的融資熱土與國際化跳板。
這一趨勢在今年5月迎來標志性節點——行業巨頭寧德時代成功登陸港股,率先完成“A+H”戰略布局。此舉不僅樹立了行業新標桿,更如同一針“強心劑”,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催化了本輪赴港上市的熱潮。
今年以來,包括億緯鋰能、陽光電源、海辰儲能、欣旺達、雙登股份、南都電源、思格新能源、天賜材料、先導智能等中國內地鋰電產業鏈企業,已相繼宣布赴港IPO計劃。通過赴港上市,這些企業旨在拓寬融資渠道、強化國際品牌影響力,并進一步切入東南亞、中東等高潛力市場,為鞏固其全球儲能市場的領先地位持續注入新動能。
01
陽光電源/雙登股份紛紛傳來赴港IPO新進展
8月26日,雙登股份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AIDC(智算中心)儲能第一股。據了解,雙登股份此次募集資金凈額約為7.5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96億元),將主要用于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將此次IPO所得款項凈額約40%,用于其在東南亞地區興建鋰離子電池生產設施,重點生產用于數據中心的專用電池;其二,建立研發中心,著力推進儲能電池壽命提升,以及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及BMS技術等關鍵領域的研發與創新;其三,進一步加強海外銷售與營銷網絡,以增強全球市場影響力、提升對海外客戶的服務能力,并推動國際銷售業務的持續增長。
雙登股份董事長楊銳博士表示,雙登不僅是儲能電池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更立志成為AIDC智算中心能源生態的構建者,作為數字化基礎設施的“能源操作系統”。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4年,雙登股份數據中心儲能業務營收占比達到31%,這一數字更是在2025年前五個月進一步攀升至46.7%,一舉超越傳統優勢的通信儲能業務,成為雙登股份的第一大收入來源;與此同時,2024年,雙登股份在全球數據中心儲能市場的出貨量,排名中國企業第一,在全球數據中心市場份額達到16.1%。
就在雙登股份成功登陸港交所的前一天,陽光電源也發布公告,宣布擬發行H股并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同時還發布了2025年半年報。
報告期內,陽光電源實現營收達435.33億元,同比增長40.34%;凈利潤77.35億元,同比大增55.97%,業績增速創歷史新高。
其中,有兩大變化值得關注:一是儲能系統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成為其增長與盈利的核心業務。2025年上半年,其儲能業務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127.8%,占總營收40.9%;光伏逆變器收入153億元,占比35.2%。儲能毛利率達39.9%,高于逆變器逾4個百分點,貢獻主要利潤。
二是海外收入首次超過國內,全球化邁向深化階段。其上半年海外營收254億元,同比增長88.3%,占總營收比重達58.3%,成為收入主力。
這意味著,陽光電源已由全球領先的“光伏龍頭”正式邁入“儲能主導”的新階段。與此同時,行業數據顯示,陽光電源已連續三年居于全球儲能系統集成商Top2,2024年其全球市占率達14%,緊隨特斯拉(15%)之后。
儲能產品方面,今年上半年陽光電源發布了PowerTitan 3.0 AC 智儲平臺,采用684Ah儲能疊片電芯,plus版能量密度超500kWh/㎡;工商業儲能領域,其推出的PowerStack 255CS系統,功率125kW,容量升級至257kWh,支持2/4h方案,全天候平均效率實測≥88%。
此次啟動赴港上市,陽光電源表示,H股發行將深化其全球化戰略布局,提升國際化品牌形象,打造多元化融資渠道,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盡管尚未披露募資規模,但此舉標志著其正加速邁向資本國際化的新階段。
02
內地企業扎堆涌向港股
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港交所今年已迎來30余家內地公司上市,截至目前,合計有高達165家內地企業正在排隊登陸港交所。
而頭部涉儲企業密集赴港上市的背后,是行業全球化布局、融資需求升級與資本市場環境變化共同驅動的結果。業內專家指出,這一現象既反映了企業戰略重心的轉移,同時也預示著儲能行業競爭格局正發生深刻演變。
從戰略層面看,赴港上市已成為儲能企業國際化布局的關鍵舉措。香港具備高度開放的資本環境和靈活的上市機制,能為企業提供展示品牌、對接全球資本、拓展海外業務的高效平臺。例如,寧德時代通過港股募資,推進其匈牙利電池工廠建設;億緯鋰能也借助港股,加速在匈牙利、馬來西亞等地區的布局,持續推進“全球制造、全球交付”戰略。
從融資角度看,儲能業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在研發、擴產和市場推廣中均需要持續大量的資金投入。相較于A股,港股上市條件更靈活、審核周期更短,能為一些尚未達到A股盈利要求,或急需資金的企業提供可行路徑。尤其2023年以來A股IPO階段性收緊,儲能行業更是面臨上市難度加大、審核周期拉長的現實,而港股則通過多項機制,可為企業提供更高效的上市通道。寧德時代從遞表到上市僅用時3個月,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當前這一波上市熱潮也將進一步加速儲能行業的整合與分化。頭部企業通過赴港上市,獲得更加充裕的資金,將有利于其進一步加大研發、擴張產能,使其市場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而缺乏資本與技術優勢的企業,則將面臨更嚴峻的生存壓力。有機構預測,至2030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將增至現在的6倍,當前頭部涉儲企業正借助資本跳板,為其搶占全球市場卡位先機。
有專家指出,儲能企業赴港上市已不再是單純的融資行為,實際上已是在全球競爭加劇、貿易壁壘增強的背景下,中企實施資本戰略升級、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品牌國際化的系統舉措。未來,伴隨更多企業登陸港股,“A+H”雙平臺模式或將成為中國儲能龍頭企業的“標配”,同時也為全球資本觀察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提供重要窗口。

